河南顺洋新材料有限公司的5万平方米纺织车间里,机器日夜运转,曾经戴小白帽、着工装的纺织女工鲜见身影;
夏邑县宏福塑胶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从生产原料自动化上机到成品“排着队”进入包装箱,打火机已经搭上“智造”的快车;
河南健锋帽业有限公司干净整洁的智能化车间过道上,运送半成品的机器人和回收成品的机器人来回穿梭着……
“十四五”期间,夏邑县加快主导产业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步伐,通过“智改数转”,以更强劲的创新动能、更智能化的生产方式、更开放的产业生态,推动“制造大县”昂首奔向“智造大县”的星辰大海。
7月24日,在位于夏邑县高新区的河南顺洋新材料有限公司5万平方米的智能纺纱车间里,机器轰鸣,只有一两名技术工人巡视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过道端都安装着一个数字化管理屏,屏上实时跳动着机器的转速、机器的温湿度和生产线总产量等数据。在人们的记忆里,纺织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那里站满头戴小白帽、身穿工作服的纺织女工。但现在,夏邑的纺织车间已经变身成科技工厂。
“我们的车间已经实现自动络纱、自动接头、自动换筒、自动包装的全过程智能化改造。”公司生产经理许伟介绍说。
河南顺洋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从夏邑县一家传统纺织企业裂变出来的第四家智能化公司。公司占地100亩,装机总量16万纱锭,产能13006吨,2024年出售的收益21095万元,利税349万元。
据许伟介绍,目前,国内纺织行业内卷式竞争很激烈,但公司的产能不仅没有压缩,还在稳步扩大。“原因是我们公司坚持科学技术创新之路,新研发出的一种高强度缝纫线,市场需求旺盛。全国生产这种高强度缝纫线家!”
“奥巴马戴的棒球帽是我们生产的!”在河南健锋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前军自豪地说。在公司干净整洁的智能化车间里,运送半成品的机器人和回收成品的机器人在过道上“忙碌”而有条不紊地穿梭着。制帽工人只需做好缝纫工作,其他来料、送货、仓储等工序,都交给了机器人。“再过5年,缝纫这一块,我们也会交给机器人。”陈前军说。
河南健锋帽业有限公司是河南省智能化改造优秀企业,是全球五大帽类供应商,产品销往38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公司在海外出售的收益2200多万美元。
顺洋新材料、健锋帽业是夏邑县纺织服装产业高水平发展的缩影。目前,该县拥有纺织服装企业500余家,年纺纱能力达320万锭,织布能力17万吨,服装加工能力1.7亿件。产业覆盖从化纤生产到棉纺、织布、印染、服装加工等全链条环节。近几年,通过创新发展、智能化改造,该县纺织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夏邑先后荣获“中国棉纺织名城”“国家火炬高端纺织服装特色产业基地”等称号。
“汽摩配产业园的一期项目已经全部完工。”7月24日,在施工中的夏邑县汽摩配产业园旁边的项目部,项目经理刘晓舜对记者说。
夏邑县汽摩配产业园是该县新能源汽车+汽摩配产业规模升级、加强产业竞争力、全方面提升产业优势水平的智能化新园区。
“我们边建设边招商。目前,县里已经联系了浙江瑞安市30家汽摩配企业。能轻松实现汽摩配产业园建好就入驻。”夏邑县华夏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金说。
夏邑县在打造新能源汽车+汽摩配产业集群过程中,不断补链、强链、延链,打造全产业链生态体系。同时,对汽摩配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把曾经的“脏累”车间不断转化升级成智能标杆。
河南淮海精诚工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夏邑县一家老牌企业。曾经的车间里,工人戴着油污的手套,拿个塑料面具,进行电焊、拼接等工作。但如今的生产车间慢慢的变成了智能化生产的典范。车间的地面光洁得能当镜子,一排排机器臂在设定程序的“指导”下,对新能源汽车制动器“不知疲倦”地进行精密加工。
“生产效率提高120%以上,设备利用率提高30%以上。”该公司CEO程凯介绍说。2016年以来,公司投入1.6亿元引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自动生产线,原本需要十几台设备和五六个人的工序,现在只需三台设备和一名工人即可完成。
2018年,该公司投资3.5亿元建设高标准汽车制动器智能车间,引进美国电炉、德国造型机、丹麦造型线等国际一流设备。效果立竿见影:产品定制周期从7天缩短到半天,员工减少80%,人均生产效率提升200%,废品率下降90%。
为持续推动科研创新实力,该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了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关键零部件技术,打破高速电梯减磨铸铁绳轮依赖德国进口的“卡脖子”技术。目前,已取得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凭借技术实力,该公司成为比亚迪底盘的关键供应商,同时为上海大众、长安汽车等品牌提供核心配件。在海外市场,其输气输水管道产品占据美国市场的10%份额。
科研攻关和智能化改造为夏邑县新能源汽车+汽摩配产业集群的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目前,该县新能源汽车+汽摩配产业集群已拥有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产业园、汽摩配产业园、淮海智能汽车制造产业园、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机器人研究院和配套的环保工厂等多个产业集聚区,规划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夏邑县与打火机已有30多年的缘分。如今,这个以会亭镇为中心的产业集群拥有近200家相关企业,年产打火机70亿只。小小打火机,已成为夏邑县递给世界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该县引导近百家规模企业加大投资,新上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线多条,生产模式实现了“充气调火智能化,机头组装自动化,贴画印刷流程化,插板装箱规范化,产品追溯源头化”。
在夏邑县宏福塑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排排自动化生产线在高速运转,塑壳注塑、安装、充气、包装等工序一气呵成。曾经需要数百名工人忙碌的生产场景已被智能化设备所取代。公司技术部负责人高港说:“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后,日产提升近50倍,主要配件自给率达到100%,成本下降25%。”
搭乘“一带一路”东风,夏邑打火机更方便快捷地走向全球。河南淮海新九实业有限公司作为全省首家打火机自营出口企业,产品畅销东南亚、中亚、西亚和非洲等地。目前会亭全镇自营进出口权企业有5家,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会亭镇三里庄村,王红涛的电商公司里,“您有新的淘宝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这位普通村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打火机卖向全球,年销售额超亿元。
如今,会亭镇从事电商的销售人员有4000多人,网店500多家。该镇连续多年被阿里巴巴授予“中国淘宝镇”称号。(文/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郭文剑 蒋友胜 张壮伟 图/商丘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壮伟)
夏邑的传统纺织服装产业和打火机产业,在新时代不但没有没落,而且发展动能更足,发展势头更好。新能源汽车+汽摩配产业不但在产业圈磁力越来越强,把沿海企业不断地吸引过来,而且快速地发展壮大,有望成为又一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核心原因是夏邑县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深入贯彻河南省“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设备换芯”,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把“夏邑制造”不断推向“夏邑智造”的星辰大海。(蒋友胜)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